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从技术创新逐步推开——陕西探索低碳化发展之路--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11

    一束束鲜花替代了冥币,一篇篇网络祭文替代了驱车上坟,这是陕西各地清明祭祖越来越普遍的新景象。4月4日,将一束洁白的菊花摆在已逝亲人墓前的刘先生说:“这样的祭祖方式文明清洁,也符合当前提倡的建设低碳社会。”

    “市民能自觉把清明祭祖和低碳建设联系到一起,体现出低碳发展[FaZhan]理念在我省正在形成。”陕西省[ShanXiSheng]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负责人纳新武说,“陕西省[ShanXiSheng]的低碳试点将从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和低碳产业[ChanYe]构建等方面逐步推开。”

    2010年8月,国家将陕西确定为低碳试点省。在首批试点的五省八市中,陕西是唯一的能源大省。今年1月,陕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创建国家低碳示范省”。

    “能源大省如何实现能源产业[ChanYe]的低碳化[TanHua]发展[FaZhan],并探索出高碳产业[ChanYe]低碳化[TanHua]转型的道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计划从3个方面来破解能源产业[ChanYe]的‘高碳化[TanHua]魔咒’。”陕西省[ShanXiSheng]发改委主任祝作利介绍,“首先是寻求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陕西省[ShanXiSheng]的低碳技术研发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是国内最早进行低碳探索实践的省份之一。2004年省内企业首次成功研制出采用乙醇胺水溶液吸收释放二氧化碳原理,收集天然气转化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技术。至2010年底,全省直接或间接吸收消化二氧化碳或通过能源转化实现低碳化[TanHua]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初步估算每年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上千万吨,收益数百亿元。”目前,陕西省[ShanXiSheng]的二氧化碳捕捉封存、二氧化碳驱油、生物质替代能源生产等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均到了关键时段,有的已进入试产阶段。

    区域低碳发展[FaZhan]是关键节点之一。陕西在低碳发展[FaZhan]中尤其注重关中、陕北、陕南3大区域均衡发展[FaZhan],他们针对这3大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区位特征和产业[ChanYe]布局各不相同的特点,规划了各有侧重的试点任务。关中重点进行低碳示范区建设,创立城市新型低碳化[TanHua]的交通、建筑、产业[ChanYe]体系,构建新型低碳化[TanHua]社会生活模式。陕北地区将紧紧围绕能源资源的深度转化展开重点核心技术攻关。陕南地区从保护青山绿水、推进生态和谐发展[FaZhan]入手,重点放在推动生物质能、水能的开发利用,形成替代能源产业[ChanYe]链上。

    低碳发展[FaZhan]的支撑基础是构建低碳产业[ChanYe]集群,带动经济向低碳化[TanHua]方向转型。为此,陕西省[ShanXiSheng]确定了“重化工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ChanYe]低碳发展[FaZhan]”的产业[ChanYe]结构调整原则,将严格控制焦化、铁合金、电石、水泥、有色冶炼等行业新增产能,同时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抓好物流、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力争2015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达到42%左右,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ChanYe]产值超过3000亿元,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FaZhan]的新引擎。

    据了解,陕西省[ShanXiSheng]目前已初步拟订了低碳发展[FaZhan]的近期和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省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43%。全省主要行业和领域完成低碳试点任务,初步建立低碳指标体系,建成若干以低碳发展[FaZhan]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示范区。中期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ChanYe]体系。(杜峻晓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