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居安思危——赵铁锤谈煤矿事故大幅下降的喜与忧
2011-03-14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朱立毅)赵铁锤,国人在煤矿事故新闻中熟悉的名字,如今已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

    “‘火灾’少了,‘救火队员’出警就少了。”赵铁锤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

    “虽然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我们更需要居安思危。”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不敢高枕无忧。他说: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仍然薄弱,安全好转的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实状况同在。

    逆水行舟,产煤大增但死亡人数大降

    记者:我们确实能感到这几年煤矿事故变少了,这种感受能否从数字上获得印证?

    赵铁锤:“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起数,三项指标分别下降了57.6%、59%和59%,降幅都接近60%。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项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原煤总产量增长51%的情况下取得的。煤炭产量的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能源保障,但要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煤矿事故的大幅下降,相当于逆水行舟。

    记者:这三项指标的变化是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如果和国外相比,我国又处在什么水平?

    赵铁锤:就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来说,已经从“十五”末的2.8,就是每生产百万吨煤死亡的人数是2.8人,下降到了“十一五”末的0.7,还不到一个人,进展是显著的。在山东、安徽和陕西等煤炭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省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1左右,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与美国等先进产煤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记者:我们相信在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有许多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变化。

    赵铁锤:是的。这五年中,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国有重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均已达到80%以上。同时,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持续改善,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接近400万人次,全国25万名煤矿班组长已轮训一遍。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啃下了一块硬骨头,五年中全国共关闭小煤矿近1万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约5亿吨,全国小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61%。

    另外,制约煤矿安全的另一个关键——煤矿瓦斯治理成效显著,2010年与2005年相比,瓦斯抽采量增加了2倍多,煤矿瓦斯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了71%。

    居安思危,面临困难与有利因素并存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回暖,几个月后全国进入夏季,南方一些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又会加大,煤炭生产也会趋紧,这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形成怎样的压力?

    赵铁锤:受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和扩大内需的拉动影响,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各地增加生产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一些已关闭的小矿也可能死灰复燃,安全生产任务艰巨。

    另外,我国煤炭工业正处于大调整、大重组、大发展时期,煤矿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进入高峰期,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是事故易发多发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短期内难以跨越。2010年发生的煤矿重特大事故约80%发生在整合技改矿井。

    而且我国煤炭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尽管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但小煤矿数量多、产能低、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仍是事故多发的“重灾区”。过去五年中,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了三分之二。

    除了这些不利因素外,还有开采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我国煤矿95%是井工矿,随着开采的深入,开采条件将越来越复杂,瓦斯、水害、冲击地压、高温等灾害也会越来越严重。

    记者:在这些困难面前,下一个五年是否还能保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赵铁锤:面对困难我们更应该看到,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和机遇。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

    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十二五”时期,通过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将改变过去以中小煤矿和中小企业为主的模式,煤矿安全生产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都将发生积极的变化。

    另外,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不断强化,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力量;我们全系统多管齐下、坚持不懈的工作,将为早日实现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千头万绪,综合治理让矿工体面劳动

    记者:在去年的智利圣何塞铜矿事故中,最终33名矿工在被困69天后全部获救。有人问,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我们的矿工能否挺过69天?

    赵铁锤:智利铜矿事故的成功救援除了多方面高度重视外,还有三方面的有利因素:第一,发生事故的是非煤矿山,没有煤矿瓦斯等有害气体,为成功救援提供了较长的时间保障;第二,该矿位于沙漠地区,地质条件较好,没有丰富的含水层,为正常的打钻救援提供了地质保障;更重要的是,矿井中的避难场所为被困矿工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空间,加上科学施救,矿工最终成功获救。

    我国高度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比如,我们已经在全国煤矿下大力气开展了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在内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并制定了建设的时间表,提出了各项标准和规范。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它将为我们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记者: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您认为当前需要重点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赵铁锤:除了刚才谈到的“六大系统”建设以外,我们将积极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工作,深入推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同时还将强化煤矿安全基层基础管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不断创新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方式,着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记者:您曾经说过,要让矿工成为体面的职业,您也干过多年的矿工,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比别人更深。

    赵铁锤:应该说,我国煤矿工人在井下的作业环境总体而言是不断得到改善的,但煤炭行业毕竟属于高危行业,各地煤矿安全生产的条件差异还很大,特别是一些中小煤矿的职业健康水平还不高。因此,要让广大的职工体面劳动,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加大力度,创造安全健康有保障的工作环境,这是体面劳动的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是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体制建立以来成绩最好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向实现根本好转迈进的重要时期。

    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安全发展的理念,特别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日重要批示精神,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为重点,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