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国情聚焦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阳光明媚的日子——除夕走访上海高中新疆班见闻
2011-02-02

    新华社上海2月2日电(记者 杨金志)农历大年三十,上海阳光明媚、大地回暖。上午9点多钟,上海松江一中新疆班的宿舍里一片欢声笑语。这一天,上海市教委和松江区的有关同志特地来到这里,探望内地新疆班的同学们。

    “你们都是孩子,过年了政府给大家发‘压岁钱’。”在新疆班阅览室里,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对16岁的维吾尔族女生麦丽克扎提说。这一天,86位新疆班学生,每人都收到了政府的100元慰问金。“大家远离家乡,要好好学习,安排好生活,有困难跟老师讲,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薛明扬再三叮嘱道。

    松江一中是上海市示范高中。2010年9月起,这所学校设立新疆班,接收首批86名新疆来内地读高中的学生。“新疆班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有维吾尔族学生68名,哈萨克族学生12名,汉族学生3名,柯尔克孜族学生2名,回族学生1名。”校长谭海岚对记者说。

    寒假期间,学生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早上7点起床,7点半到食堂吃早饭,上午去机房学习计算机知识,下午到体育馆里练跆拳道、乒乓球,也可以踢足球、打篮球,晚上10点熄灯。”17岁的1班班长努尔艾力告诉记者,同学们学习自修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约定,每天自习不能少于2个小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和较一般的同学还自愿结了对子。

    努尔艾力住在208寝室。按照标准,每间寝室住6名同学。记者看到,这个朝南的房间整洁明亮,上下铺和书桌、书橱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装着吸顶空调和电风扇。靠门的地方设有卫生间,里面有洗脸台、镜子、淋浴房和抽水马桶。

    远隔家乡几千里,这些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想不想家?“想,想家了就给妈妈打电话。”来自喀什地区莎车县的买托乎提同学告诉记者,学校给每位同学发放了500元的电话卡,在寝室里就可以和家里联系。买托乎提来自寻常百姓家,父亲早年去世,家里靠妈妈做一些小生意,哥哥姐姐都在当地生活,小伙子十分懂事。“我告诉妈妈,我在这里交了不少新朋友,和当地的高中班学生一起组队踢足球,她很放心我!”

    记者在阅览室里看到,左面墙上挂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右面墙上则挂着新疆地图和上海地图。来自伊犁的哈萨克族同学艾黑海提自豪地指着新疆地图,告诉记者他家在什么方位,然后又指着上海地图,准确地指出了松江的位置。阅览室里,十多位同学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读书看报。书架上摆放着《飘》《基督山伯爵》《孙子兵法》等中外名著,以及《中国国家地理》《自然杂志》《上海教育》等刊物。

    1班班主任王洁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虽然已经放寒假了,但是她心里放不下这些新疆的孩子,每天都要来一趟学校,除夕这天也不例外。“除了指导学习,还要关心生活。”她告诉记者,所有学生到校后,学校给大家发放了两套校服;冬天到来,每人都领到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穿上后又精神又暖和。年前,学校还设立了“爱心小屋”,短短两天时间里,老师们就自发捐出100多件八成新的衣物。

    “关心新疆班的学生,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件大事。”松江区副区长陈浩告诉记者,为了让这86位新疆班同学安心学习生活,区里特地为他们办理了“绿色通道”医疗卡,方便他们随时就医;发放了“旅游护照”,可以到欢乐谷、佘山、月湖、方塔园等景点游玩;聘请了松江区手艺最好的清真师傅,为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

    “同学们身上蕴含的潜力出人意料,”松江一中新疆班主任朱利剑老师感慨地说,这批学生去年8月底从新疆来到上海,适应环境的速度令人吃惊。“去年9月10日开斋节,很多同学说没有看过大海,学校就包了大巴车带大家去看海;9月22日中秋节,学校组织大家去看世博会,大家都很守纪律。”朱利剑说,“再后来,学校组织大家去看东方明珠,就有意让他们自己去买交通卡、坐地铁,锻炼他们日常生活的能力,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都没有迟到。”

    谭海岚校长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学校计划组织新疆班的同学们去做“义工”,参加助老服务,让他们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学会感恩、自爱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