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国情聚焦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福建省打好“五大战役”助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1-02-01

推进海西跨越 展现八闽宏图
——福建打好“五大战役”助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新华社福州1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 来建强)2010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赴闽慰问视察,殷切希望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一年来,福建人民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凝心聚力,锐意创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响以重点项目、新增长区域、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为内容的“五大战役”,在洪涝、台风灾害接踵而至的大灾之年不辱使命,交上了一份质量效益更高、发展速度更快的答卷,把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向更高发展层次。

    奋发进取 夯实加快转变基础

    福建的发展,既面临大跨越的压力,也具备大跨越的条件。一方面,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的发展竞争中,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强势增长极间的福建,压力倍增。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2005年全国第11位和第9位,降到第12位和第10位;2010年全省又先后遭遇特大暴雨洪灾肆虐和5个正面登陆台风侵袭。另一方面,随着台海局势朝向良性互动态势发展,特别是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里程,处于对台前沿、台胞祖地的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更加凸显。

    在深刻理解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剖析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基础上,福建省委、省政府直面困难,进一步解放思想,由省委书记、省长带队,深入省内外取经问计。在全力冲刺“十一五”规划目标仅剩150天的关键时刻和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历史关口,全省上下在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动员令中,打响了“五大战役”。

    “大干150天,全力打好五大战役。”这对福建各地而言,就是要打破现有许多机制、体制的框框,治庸治懒,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凭着锐意创新进取的韧性和闯劲,大灾之年,“五大战役”硕果累累:

    ——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完成投资1900亿元,比计划多180亿元,建成投产和开工项目分别比计划多30个和45个。

    ——平潭综合实验区、泉州湾、武夷新区、龙岩产业集中区、三明生态工贸区等10大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完成投资2600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

    ——城市建设战役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620公顷、公园22座,更新公交车2582辆,景观整治、立面再造、缆线下地、道路改造等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面貌有所改观。

    ——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完成投资超过270亿元,全省22个试点镇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有效实施。

    ——民生工程战役在实施校园安全、医改、文化、养老、安居等工程基础上,新增10项贴近民生的实事,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全省3万多农村灾后重建户基本实现2011年春节前搬入新居。

    正是有了“五大战役”的出色业绩,福建各项发展指标才亮点纷呈,赢得发展的主动,进一步夯实加快转变的基础。据统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4357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增创优势 描绘海西宏伟图景

    2010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局的第一个完整之年。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赋予其战略定位: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抽象、概括的战略定位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成效,是福建人民孜孜以求的愿望和目标。“五大战役”显然就是实现这个愿望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五大战役”的实践表明,身处难得历史机遇期的福建不仅发掘出了推进大发展、大跨越的潜能,而且也增创了闽台合作发展的优势,让海西的宏伟图景变得更加清晰扎实。

    在全国第五大岛、大陆距台湾本土最近的县——平潭设立综合实验区,这是福建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探索由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开发、管理、经营、受益的先行先试载体,也是“五大战役”的重点项目之一。

    “五大战役”打响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在台湾中兴工程公司提出的“海峡两岸幸福宜居岛”概念基础上,确定由台湾中兴与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实验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平潭主岛“四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经贸区、科技文教区和旅游休闲区)、十一组团”的总体发展架构。

    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加速,平潭岛内各项基础设施的瓶颈不断被超常规、高标准地打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海峡大桥复线于2010年9月底开工建设;环岛公路一期工程35.5公里全线开工;福州至平潭高铁、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澳前两岸客滚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也在2010年底前动工。

    水、电、生态环境建设快速推进。从闽江引水入岛的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两座11万伏输变电站已建成,22万伏输变电项目已动工;平潭岛内年度1000万株植树造林任务已完成。

    初步建立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从2010年12月起,对原由平潭县政府12个具备经济管理职能的工作机构履行的176项行政管理审批事项,按照“大部制”要求进行整合,实现与实验区内设管理机构的有机衔接。

    不久的将来,一个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主体地开展两岸合作交流,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将会更真切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认真做好“ECFA”签署生效后的跟进工作中,福建积极主动深化闽台石化、汽车、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对接,拓展太阳能、生物科技、创意等新兴产业合作,加快推进一批闽台合作重点项目。2010年,闽台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比5年前翻了一番。

    持续扩大对台海空直航。2010年,开通6条福州、厦门对台空中客货运航线和福州至台北海峡两岸邮运航线,新增22个对台空中航班,对台海运直航集装箱运输67万标箱,闽台海上直航运送旅客146.8万人次。

    随着作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确立和发展,闽台金融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2010年,台湾独资的国泰产险在福建设立了分公司;年底,富邦财产保险公司在厦门开业,成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首家进入大陆的台资保险公司。

    连续作战 大干“十二五”开局年

    在不久前结束的福建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促增长、调结构,统筹城乡、普惠民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更快更坚实的步伐。

    ——重点项目建设战役。2011年实施重点项目52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1.7万亿元,年度投资不少于2300亿元,开工和竣工各150项以上。产业方面,开工建设中国化工重油催化裂解等60个以上重大项目,建成鞍钢冷轧钢板等60个以上项目;交通、能源方面,开工湄洲湾至重庆(福建段)等16条高速公路、湄洲湾罗屿等9个港口项目和1个以上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宁德核电和福清核电建设,建成福泉、厦漳高速扩建、龙(岩)厦(门)铁路等一批项目,确保新增快速铁路干线运营里程14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水利、耕地、造林方面,完成20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13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25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开发复垦新增耕地12万亩、实施土地整理30万亩,植树造林650万亩。

    ——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2011年在10个新增长区域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建成投产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00个、新开工项目800个。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全面实施即将批复的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产业、港口、土地、电力、环保、旅游等20个重点专项规划,力求突破投资贸易便利化等特殊政策,争取设立平潭海关特殊监管区,力争开通平潭至台湾的客货运滚装航线,着力抓好旅游、物流和科技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台湾合作伙伴,落地一批台资项目;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武夷新区重点构建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武夷山为中心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高标准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推动新区交通、旅游养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武夷山陆地港,推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城市建设战役。继续抓好景观整治、立体绿化、公交优先等十大项目,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2011年要再增加20个试点镇,力求步子更大,水平更高,试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民生工程战役。办好惠民实事,2011年安排财政资金159亿元,其中省级投入104.6亿元,实施扩大就业、加快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2600个农民体育健身点等48件实事;抓好福州“文化创意一条街”、省级教科文卫体场馆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强棚户区改造,确保全省灾后农房重建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