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国情聚焦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牢记情 常思恩"--春节前贵州关岭灾区走访侧记
2011-01-31

    新华社贵阳1月30日电(记者黄勇)岑会的小女儿已经半岁多了,乌黑的小眼睛随着记者的话筒转来转去,离开妈妈的怀抱就会不高兴。另外,她还有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名字——邓思恩。

    2010年6月28日,岑会的家乡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发生特大地质灾害时,岑会和丈夫正在湖南打工。泥石流掩埋了大寨、永窝两个村民组37户99人,岑会的父母也不幸遇难。身怀六甲的岑会闻讯后连夜赶回家乡。

    眼前的场景让她悲痛万分,连日来以泪洗面。这对只有半个月就将出生的胎儿非常不利。在有关部门劝说下,岑会于7月2日住进关岭县人民医院。当地政府组织10多名女干部,在医院轮流照顾岑会和另外一名灾区产妇。

    7月17日,岑会分娩。岑会的干妈给孩子取名叫“思恩”,岑会与丈夫欣然同意。

    “住院分娩期间,政府组织人轮番照顾我们,没让我们花一分钱,还给我们送来了衣服、奶粉、营养品。”岑会告诉记者,“孩子和我们全家都要牢记这个情、常思这个恩。”

    岑会的新居建筑面积有95平方米,上下两层共8间房,厨房卫生间一概齐全。三口之家居住,显得非常宽敞。

    考虑到岑会这样房屋被掩埋、亲人遇难的重灾户实际困难,关岭县为每房重灾户送了一套沙发和一台彩电,派技术人员安装电视卫星接收装置。坐在粉刷一新的房间内,烤着电暖炉、看着电视,看着活泼可爱的小思恩,岑会觉得未来值得期待。

    “6·28”特大地质灾害后,像岑会这样需要异地搬迁安置的共有149户。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在“6·28”灾害发生半年多后,岑会和其他灾民开始陆续搬入新居。

    “现在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岑会说,楼梯间堆着两袋大米,那是政府刚刚送来的,1月29日,政府又给搬入新居的受灾户送来了棉被、棉衣和猪肉。村民点燃长长的鞭炮,安置新村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我今后就住这里了。”21岁的岑会对新房很满意,“父母遇难那段日子很难过,但仔细一想,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最能告慰逝去的亲人。”

    “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住上新居,这是天大的事。”贵州省副省长辛维光说,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灾民的帮扶力度,保证他们迁居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