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文化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娱评:电影取名太过“野心勃勃”--中国国情手册
2011-07-05

  陈可辛导演的《武侠》今天将上画。就跟周星驰倾泻血汗的作品《工夫》一样,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都取了一个大而无当的名字。什么叫武侠?什么叫工夫?尽管这两部影片都贯串着导演们一厢宁愿的美妙理想,但这两个传说中的概念是否可以通过一部电影就讲清晰,则见仁见智。

  武侠这个东西,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存在过?值得存疑。在我个人的揣度中,传说中的义薄云天、肝胆相照等侠义精力应该是有的,人性中美妙的一面不容疏忽。但武侠毕竟是“武+侠”,这里的“武”,确定不只是强身健体、颐神养性的,说穿了就是刀光剑影、打打杀杀。通过“武”来实现“侠”,也就是通过拳打脚踢来讲述人生道理,这样的逻辑我是不信任的。所以,我以为绝大多数的武侠片都不能看成是现实主义影片,它只是以历史或现实为模板的人间神话。

  这种人间神话,在武侠电影中的表示情势就是:每当路见不平、有冤难伸时,一般不是先通过双方交换会谈,甚至也不是通过“一声吼”,而是该不该出手都出手,直接就刀枪相见、拳脚相逼,打斗的结果推进追寻“真谛”的过程,有点儿“枪杆子”里面出“侠义”的意思。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产品,须要欣赏性。所以,没有打斗不成戏,会谈来会谈去毕竟闷得慌,哪里如直接撸起袖子干一架看起来过瘾啊。但是,既然是神话,就不要装成历史。用点穴、轻功、分筋错骨这种莫须有的东西来表示也许有的侠义,这就是一种错位。给人的印象是,侠义似乎与手起刀落、利刃饮血等暴力行径画上了等号,而那些通过和平手腕济世安民、安邦定国之举反而与侠义沾不上边。

  早先的武侠电影,名字往往是狭义的。譬如《少林寺》、《八百罗汉》、《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等,就是本本分分地给大家讲一个“类神话”的故事。但如今的武侠片儿,野心勃勃的广义名字越来越多,如《豪杰》、《无极》、《天地豪杰》、《工夫》、《武侠》等,导演们似乎都想通过一部电影就把那种梦想中的“武侠精力”一网打尽。可是,他们从来没想过,所寻求的那个所谓终极目的本来就是泡影。

  对电影来说,题材繁重并不恐怖,怕的是莫须有的繁重。本来就是一个神话,你非要把它讲出人生至理、乾坤正道来,还有什么比这更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