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文化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娱评:上海电影节展现国际性“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国情
2011-06-14

  说到电影节的“国际性”,最直观的体现就在红地毯,它是一首揭示主题的序曲,不须要溢美之词,也无法装潢与遮蔽。

  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遭诟病的,就是国际影响力问题。其实它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电影盛会,其他无论金鸡百花还是长春电影节,都江河日下。主办方为了办好这项盛事,也花了不少力量,然而有时候,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国际性与专业性方面,与世界一流仍有差距。

  有多少国际一线明星走过红毯,最能检验一项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某种程度上,红毯就是为了观众看大明星的,谁来了、谁没来,穿着、配饰、品位、气质,有没有出位或者摔跤等,都是民众话题。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国际当红大牌依旧稀疏,只靠几个老牌的美国力气撑场,亚洲的韩日泰凑个热闹,欧洲名导名演员一个不见。因此,电影节红毯星光主要靠国内,也来了不少,可是他们多随剧组而来,而非单独受邀嘉宾。

  好在红毯星光虽不够国际,灯光效果却接近国际,使用了冷光源,没有涌现在大雨之下一个个灯管爆开。

  不知为何,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比较短。走上十几二十步,明星就到了主持人采访区,然后背板签名、走出观众视野。这对官方电视直播当然没问题,但明星们展现风度的机遇就非常有限,也难与媒体区及观众区交换互动。其实,红毯对明星也是一种检验,因此都会花很多心思筹备,既是对粉丝和盛会的尊敬,也让各方资助商获得视觉回报。惋惜红毯像是主席台,明星只能走过场,即便个别大牌走向媒体区,没说上几句话就被主办方强行拉走,好不为难。

  此外,防雨预案差。去年也有雨,好在走红毯时停了,今年老天不配合,下了几天的雨不仅不停,走红地毯时还越下越大。明星与嘉宾只能从一片伞林中匆促穿过,狼狈的同时还要统筹形象,真是难堪;媒体记者们也只能任凭雨打风吹四五个小时(要早去占到好位置),好在今年主办方很有提高,给每位记者一件雨衣。

  6月是上海的雨季,主办方是否应充足斟酌雨水这一因素,做出相应的预案,而不是要看天公神色呢?有个对比。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红地毯遭受暴风雨,比上海的强烈很多,但主办方预案筹备很充足,为明星筹备的是可移动的有棚遮雨过道,记者待遇更好,是在固定遮雨的廊道中,因此任凭电闪雷鸣雨柱狂泻,红毯依然有序。

  然后,正装规定形同虚设。和其他国际电影节一样,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届都明确要求,采访红毯和开幕式的记者必需着正装,但从来没有较真过,今年记者们依然“百花齐放”到了现场,没想到这回却不行了,一番争执和抗议后,管理方让一小步:深色衣服可算正装。于是,穿深色衣服者窃喜,其他如果本地的回家换衣服,外地的就在周边买深色衣服。可是没多久,政策执行又变回正装,记者们只好集中抗议,最终不了了之,反正有雨衣裹着,什么装束也看不出来了。■ 刘一平 齐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