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卫生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媒体称中国部分青少年网上相约自杀 多因抑郁症--中国国情手册
2012-01-29

媒体称中国部分青少年网上相约自杀 多因抑郁症--中国国情手册
小雪[XiaoXue]的手上还有伤痕,但她已经恢复了阳光 羊城晚报记者[JiZhe] 刘云 摄
媒体称中国部分青少年网上相约自杀 多因抑郁症--中国国情手册
阿华已退出“自杀[ZiSha]群” 刘云 摄

  自杀[ZiSha]或许并不新鲜,但陌生人通过互联网相约[XiangYue]赴死的现象,却成为近来自杀[ZiSha]行为[XingWei]的新现象。

  羊城晚报记者[JiZhe]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各种各样的自杀[ZiSha]网站、百度帖吧、QQ群,成为网上相约[XiangYue]自杀[ZiSha]行为[XingWei]的温床和土壤。

  基于互联网的相约[XiangYue]自杀[ZiSha]现象,出现了与传统自杀[ZiSha]行为[XingWei]大相径庭的特点———传统相约[XiangYue]自杀[ZiSha]者通常为50至60岁的老年人,相约[XiangYue]对象多为患有精神病的家人和夫妻,且现象极为罕见,青少年极少参与其中;而互联网相约[XiangYue]的主角几乎全是年轻人,他们[TaMen]完全不认识对方,彼此之间最多只是柏拉图式的朋友关系,自杀[ZiSha]的动因往往是患有抑郁症。

  心理医生阿坤“潜水”发现 想与人群聊 须通过验证

  向记者[JiZhe]提起网络相约[XiangYue]自杀[ZiSha]之事的是阿坤(化名)。

  阿坤服务于一家心理诊所,一次无意中听到一位来院求诊的病人,讲起“相约[XiangYue]自杀[ZiSha]未遂”的事,便与之聊了起来。“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我才知道,有相约[XiangYue]自杀[ZiSha]的QQ群”。

  经病友介绍,阿坤联合四名同事,一起在网上查询,终于看到其中一个名为“地狱×”的群,便试着想进入。“一开始进不去,要进行身份验证。我将自己[ZiJi]的状态修改为‘求解脱’后,终于通过了”。

  阿坤发现,群里活跃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名号里都有“鬼”字。“真有些空灵的感觉”。在论坛的公告栏上,阿坤发现了这样的字样:此处禁止讨论杀人或杀自己[ZiJi]。“我觉得这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阿坤决定潜伏。

  慢慢地,有人主动上来聊天了。

  “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生无可恋?”

  阿坤佯答:“我失恋了。”

  对方又问:“真的不想活了吗?”

  阿坤复:“怕死啊!”

  对方建议:“如果你还有一丁点活的欲望,我还是建议你活下去。如果真的感觉到痛苦,我可以提供死的方法,死得比较舒服的方法。”

  如此直白赤裸的表达,着实让阿坤吓了一跳。“因为我还有生的想法,言语中,没有表示出非死不可的态度,他可能觉察到了这一点,也就没有进一步聊下去了”。

  短暂的对话,让阿坤验证了求诊病人的说法。虽然再没有人更明确地和他谈论“死亡”的话题,可潜在群里,他还是在群聊空间里,看到这样的聊天记录———不讨论自杀[ZiSha]叫我们进来干吗?

  阿坤苦恼地说,“告诉你们这件事,就是想请你们揭开这其中的幕布,告诫那些人,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