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体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大学篮球联赛走过13个赛季:追寻的不仅是新感觉--中国国情手册
2011-07-05

  不是人人都能将兴致当作自己的事业。在张宁飞30岁的时候,他找到了这样的事业——投身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发展之中。

  那是1996年,张宁飞已是一名胜利的浙商,穿梭于杭州和纽约之间,他和哥哥的家族企业年销售额已达数亿元。至今,他张口还能说出一连串美国大百货公司的名字,但当年埋首于“钱途”之中,他发现自己找不到源源不断的乐趣。

  2011年6月的一天,CUBA四强赛正在郑州大学举办,张宁飞和众人挤在一辆面包车里去赛场。快到体育馆,他指着路上络绎不绝的学生对同行者说:“他们都是去看CUBA的。”话语间的愉快不用掩盖。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执行主席,日子忙碌而充斥乐趣,“这是要干一辈子的事”。

  是体育也是文化

  CUBA擦亮品牌

  1984年,张宁飞考入浙江大学资料系,爱打篮球的他曾是校队的二中锋。大学时期让他迷惑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参加全国大运会竞赛时,碰到的对手全是专业运发动?这样的“大学赛事”,又如何能激起学校和学生们的参与兴致?

  1996年,商海有成的他回校看望教练陈南生,闲聊间,谈起能否资助大学篮球赛事。当时担任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秘书长的陈南生约他去北京,和大篮协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的龚培山教授聊聊。

  这一次会晤,促成了CUBA最初的构想。他们对中国高校体育和篮球发展的理念、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的共识,汇聚为一个目的——创立真正的大学篮球联赛。张宁飞还为CUBA揣摩了一句口号,“中国篮球新感到”。1998年,首届CUBA联赛亮相。

  感到无疑是全新的。刘欢为联赛创作的主题歌响遍大江南北的高校体育馆,“CUBA,我们一起来;CUBA,我们同在……”首届联赛,有26个省市的600多支高校篮球队,近万名学生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竞赛。当大学篮球的基础开端尝试真正扎向校园,得到的是“井喷式”的反馈。到今年刚刚落幕的第十三届联赛,参赛队伍扩大到上千所高校,球员们为学校而战,上座率不用担忧,职业联赛的赛场上,也开端涌现大学造就出的球员的身影……CUBA已成为中国高校体育难得的品牌。

  在陈南生看来,走过13个赛季的CUBA能有今天的繁盛气象,“其实也不是我们做了什么特殊的事,就是依照教育的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去运作。”

  “体育从来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体育回归教育是大势所趋,CUBA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实践。”张宁飞说:“中国已是奥运强国,但只有当学校体育蓬勃发展,才干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

  本届联赛中太原理工大学男、女篮双双打入四强,该校党委书记姚芝楼用“感激CUBA”来形容这项赛事对高校的意义,“因为CUBA给了我们一个极佳、极广的平台,让大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专长。CUBA带给校园的不仅仅是出色的竞赛,更蕴含着团队奋斗、永不放弃的精力,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

  能够从创建之初就一呼百应,是因为CUBA顺应了高校建构校园文化的大势,这也是CUBA的内涵有别于职业联赛之处。体育有着贴近青年人的“天然优势”,CUBA以篮球为载体,应运而生,弥补了校园文化中本不该缺失的体育色彩,也由此大放异彩。

  理想与现实之间

  CUBA任重道远

  2002年,张宁飞正式脱离家族企业,将全体身心投入CUBA之中。这一让家人难以懂得的举动,在他而言,倒没有太多的心理挣扎,他已决定将此作为一生的事业,成败也并非金钱可以权衡。他的理想是将CUBA建成一个像美国大学篮球联赛那样组织周密,运作规范,广受关注,具有良好品牌形象和宏大品牌价值,能够大批造就和输送各类篮球和体育人才的赛事体系。他也曾认真研究过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的模式,并在CUBA中有不少借鉴。

  不过,中美两国体育人才造就体制大有不同。美国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基本都出自高校,而中国则是从业余体校到专业体工队相对独立的造就链条。CUBA愿望摸索高校造就体育人才的“中国模式”,其中蕴含的一层深意,在于强调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进程中,通识教育的不可或缺,这是不管从事篮球还是其他任何运动都应具备的基础,这是从“成人”到“成才”的基本逻辑。因此,CUBA严厉制止在专业体工队注册的球员参赛,力图通过这样的倒逼机制,去买通新的篮球人才造就体系。为此,联赛还曾出过“重手”,撤消数支名列前茅但球员资历违规的球队成就,以此表明自身的坚决态度。

  在张宁飞看来,CUBA“造就高校篮球人才”的目的应当不仅限于运发动造就,“优秀的教练员,优秀的裁判员,优秀的工作人员及优秀的球迷。这些群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国家的‘篮球人口’。CUBA具有这样的潜质。”

  扎根校园,CUBA有着自身奇特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发展瓶颈的制约,那就是高水平教练员的匮乏以及训练体系的不完备。久长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的优质资源基本集中在体育部门,CUBA除了可认为校园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气氛,更愿望造就出足够多能够走上职业联赛赛场,直至披上国家队战袍的球员。但CUBA作为一个新体系的先行者,能走多远,能攀多高,既取决于自身的尽力,也有赖于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整体发展环境。

  因此,近年来,已有不少专业队教练转投高校,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距离真正形成“高水平球员生产线”尚有距离。本赛季男篮冠军华侨大学队的主教练林小霖本来执教福建青年男篮,他认为:“大学球员在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等方面与专业球员还有很大差距,每次训练时,在基本功和细节上就要花一个多小时。”这样直观的感受,也道出CUBA的任重道远。

  “我们做的是一件与体育改革关联,与中国体育未来关联的事”,陈南生说。

  “我不是资助商,不是慈善家,也不是体育或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起来,我只是一名业余的篮球喜好者。但我也是CUBA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广者。”这是张宁飞对自己的定位。在陈南生看来,张宁飞“有相当的理想主义色彩”。张宁飞自己则认为:“CUBA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可能须要20年、30年,甚至几代人,须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