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体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从迷茫到自信:探寻李娜获胜心路历程--中国国情手册
2011-06-02

  在南半球墨尔本一月的酷热里爆发,而后,是春寒料峭,一路沉静。李娜也许被世界网坛遗忘了。但她,从没有分开。

  勤恳,没有终止;性情,始终火辣。即便红土场从不是她的领地。

  罗兰·加洛斯夏蒂埃中央球场,决胜盘连追6局挺进八强,李娜追平了亚洲人红土大满贯历史最佳成就。

  不认输

  “这个女选手每次发球都超过180公里/小时,我望着看台上自己的团队,很迷茫。心里想着:这竞赛,还怎么玩。”

  两个星期前,李娜刚刚在马德里被这个对手科维托娃耻辱,比分悬殊。发球好,进攻猛,身高1.83米的捷克姑娘是红土场上的夺冠热点。

  竞赛前一天,没有竞赛的李娜与教练一起研究对手。“要顶住她的发球,这是症结。”第一盘,李娜想到这一点,却没能做到。几乎每一个对手的发球局,李娜都能拿到破发点,但很快都被科维托娃的强力发球一一化解。“我有些丧气,坐在下面的时候就想这可怎么办才好,难道又像马德里一样?”

  第一盘速败,李娜的倔劲冲上脑门。“输也要输得英俊。至少要把她的发球回过去,不能让她这么轻松得分。”赛后在接收国外电视台采访时李娜流露心声,“现在中国电视台都有转播竞赛。如果那些年青的球员看到我这么惨,人们对网球的热忱也许一下子就会削弱许多。”她每一分都追得紧,第二盘是李娜占得了先机,“她的发球也不会一直那么猛吧?总有个起伏。她并没有什么恐怖的。”

  不成文

  “决胜盘0比3,我自己都不敢想象能够翻盘胜利。看看比分,我告知自己,事实上她不过破了我一个发球局,我破一个回来就又打平了。也许这就是我从新教练这里学会的——无论何时,你总能找到积极的一面。”

  第三盘0比3,李娜似乎离八强越来越远了。姜山又一次分开包厢。这几乎成了两人不成文的商定,“看不下去,或者知道我要发火了,就走人。”而这样的“迷信”,又一次被验证很灵光。“他一走,好像我的状况就上来了。”李娜笑得有些得意。事实上,除了耐烦和精彩的相持球才能,经验老道、向来耿直的李娜也学会玩心理战。“身体语言很重要。我在场上吼一吼,叫一叫,目标就是告知对方我现在非常认真,任何球都别指望我会轻易放弃。这其实也是心理战。”

  如果迷信能够收到令人愉悦的效果,那姜山必定愿意无条件就义。“过去三年,他是教练也是老公,我们天天24小时在一起。我认为够了,我须要一点空间,所有的转变都是因为我看重网球,也看重我的婚姻。”

  在牢固的李娜团队面前,崩盘的,是科维托娃。“眼看着成功在望,却被连追那么多分,必定会瓦解。换作是我,早也崩了。”语气,不是庆幸,是释怀。“现在我法网也进入八强,再也不能说我不爱好红土赛事了。”

  不忘却

  “澳网之后,一切接踵而来。我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和经验。所有的媒体都涌向我,资助商也来了。面对资助商,我须要为他们做很多。”

  面对外国媒体,李娜从未忘却自己中国球员的身份,而言谈间,也更生动更开放。“以前,我以95%的精神投入网球。而澳网之后,我花在网球场上的能量大概只有六七十,我没有精神面面俱到将所有事情都做得完善。我一场竞赛都赢不了。我想到我的团队,想到资助商。他们给了我很多,但我对他们的回报却是零。以我的性情,这样的对照会让我很难受。”

  李娜求变。她找来了丹麦人迈克·莫滕森。从马德里开端,莫滕森为李娜指点迷津。转变的第一步,是发球。“迈克为我纠正了几个环节,来到巴黎我们也一直在练发球。”现在李娜的发球同样充斥威逼。“在症结的时候,敢于下手,才算是高手。”李娜笑得合不拢嘴。她现在算是红土高手了吗?“竞赛还在继续,这就说明我的机遇还在。” (特派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