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体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揭秘大运会火炬网络传递:手手相传书别样精彩--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12

  这是一次“超时空的链接”。火把熊熊燃烧在电脑屏幕上,随着鼠标轻点,它被成千上万的网民“手手相传”,传达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别样出色。

  10日上午,深圳大运会火把传递在深圳大学展开,与之同时展开的还有全球首次举行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虚拟火把”传递活动。作为一项创举,它见证了一场体育盛典,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民拥抱世界、分享快活的热忱与胸怀。

  新华社记者日前访问了大运会执行局和相干参与单位,揭开了这次网络传递的神秘面纱。

  网络传递:“盛会俭办”展示中国互联网时期新理念

  8月,第26届大运会将在深圳举办。虽然号称“小奥运会”,但大运会与奥运会的理念和办赛思路并不雷同。

  据大运会执行局大型活动部副部长袁承咏介绍,最初深圳也曾经计划在全国50个高校开展火把传递活动,“配套的经费预算有八九千万元,但即便是达到了这样的规模,火把传递的影响和出色程度与奥运会、亚运会相比也确定存在差距”。

  与其模拟,不如彻底抛开这个思路,以青年和大学生最熟习和容易接收的网络为平台,用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法传递火把成为大运会传递的崭新思路。

  于是,最终肯定的方案成了:实体传递只设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广州大学城三站,而网络“虚拟传递”成为火把传递的主角。“资金的预算降低了9成,不会超过1000万元。”袁承咏介绍。

  网友“风影烛光”评价说:“深圳须要一届胜利的大运会,更须要一届‘少花钱多办实事’的大运会。不能打着‘办大运’的旗帜,将运动会办成‘烧钱会’。愿望让深圳告知世界,原来盛会也可以‘俭’办,一样出色。”

  用创意带动豪情:“虚拟传递”出色不减

  火把虚拟传递,在大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经费减少9成、规模扩展数十倍——创意带来的青春、时尚和互动交换成为实现勤俭又出色的症结所在。

  大运火把传递中心虚拟传递负责人李歆介绍:“只要点击鼠标,实名注册,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大运会火把手。保守估量,参与虚拟火把传递的人数至少将达到20万、参与高校近700所。这比实体传递50场、每场100名火把手的规模大了十几倍。”

  事实上,这一保守估量还是太“保守”了。记者了解到,从5月4日到10日不到一周时间,在微博上参与火把传递的网民就已经达到20万人次以上。

  与现实传递的手手相传不同,网络火把如何实现“传递”是虚拟传递的难点。李歆介绍,在5月10日开端到8月12日大运会开幕的不到100天,虚拟的火把将在全国近700所高校传递,所有火把手以网民注册点击的次序由系统公正生成。此外,每名虚拟火把手都将上传一句对大运会的宣言,带有火把手照片、姓名和宣言的个性页面可以由网友在更多网络交际群进行传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全网络传递”。

  同时,网上的传递也让火把传递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只要你有时间,无论你在哪个城市,只要打开电脑你就可以参与传递。”负责平台设计的腾讯空间产品部总经理郑志昊介绍说,虚拟火把传递平台还根据年青人兴致进行设计,既有农场可以“摘菜”,还可以在“虚拟传递”中获得大运会的T恤衫、竞赛门票,让虚拟与现实互动、融会。

  虚拟传递折射中国盛会承办理念悄然改变

  在4月底举办的2011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助理石现升泄漏,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5亿。

  “作为全球网民总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大运会火把虚拟传递展示了主办方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的看重和懂得,也表明网络力气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袁承咏说。

  火把“虚拟传递”还是对中国互联网事业规范有序发展的一次推进。李歆说,互联网上的大运会火把传递是神圣而稳重的,火把虚拟传递将通过“实名制”营造一份义务感,从而给网友带来一次特别的网络义务和使命感的体验。

  她说:“我们愿望这次传递能成为一次洗礼,让更多网民在分享欢快的同时,感受自身应该承担的使命与义务。”(记者乌梦达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