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体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87岁老人与体育结缘60多年 全心付出不求回报--中国国情
2011-04-13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人物小传】

  今年87岁的杜祥云老人,是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一名普通基层体育工作者。37年的体育教师生涯,离休后25年的体育推广工作,60多个春秋中,他与“国家体育先进县”——突泉县体育事业中太多的“第一”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位体育教练、亲手制作第一批实用于教学的体育器材、挑头组建第一支业余速度滑冰队……

  【编辑感言】

  杜祥云老人的体育人生与新中国体育发展息息相干。从最初的艰难创业到造就速滑苗子,再到离休后投身全民健身事业,杜老坚持了60多年。

  艰苦时代,亲主动手制作教学器材,奉献的是青春热血;创立速滑队,自掏腰包打井,自学训练知识,凭借的是满腔热情;离休后施展余热,张罗资金建场地、买器材,弥补网球、门球项目空白,展示的是老人对体育事业的鞠躬尽瘁。

  付出,无怨无悔;坚守,始终如一。这些普普通通的基层体育人用自己的平常,筑牢中国体育的基石。中国体育的光辉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看似平常的尽力汇聚而成的,他们是体育界最可爱的人。

  60多年前担任体育教师

  当时每一件器材都经过他的手,每走一步都很努力

  每年春节,杜祥云家门口都会贴上一副由他手书的“新”对联,但内容却几十年不变:“自力更生日行千里,伸手期待寸步难行”。在儿女记忆中,这副并不像春联的“对子”随同了他们的成长,概括了父亲犹如这副对联横批——“发奋图强”的人生经历。

  1947年,杜祥云参加工作,开端从事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1950年,县里选派他参加兴安盟举行的音体美培训班,半年后被分到突泉县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学校没有运动场地、没有体育设施,根本无法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凭着一双手,杜老开端了他的体育人生。杜老利用废旧资料制作教具:他买来垒球拆开后找资料照着做,找来破皮子缝成拳击手套,用柴草裹上麻袋做成体操垫子,把小石磨插在木棍两头做成哑铃……几年后,小到跳绳、实心球,大到单双杠、篮球架,各种体育器材一应俱全,体育教学已可以顺利开展。

  “当时每一件器材都经过我的手,”杜老记忆犹新,“我很努力,我这一辈子每走一步都很努力。”

  40多年前组建速滑队

  自掏腰包打井浇冰,最后干脆连家都搬到冰场旁边

  1970年冬天,白城地区举办冰上运动会,当时属吉林省管辖的突泉县也受邀参加。杜老临危受命,组建速滑队参加竞赛。临时组建的速滑队从未在正规的场地上训练过,有的队员甚至只穿过自制的冰鞋。

  从此以后,杜老结缘速滑,造就了包含于海波、崔彦伟等速度滑冰国家级运动健将在内的优秀运发动。

  突泉位于东北地区,发展冰雪项目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蔼候优势。可突泉是个小地方,冰雪运动基础设施软弱,速滑运动在当地绝对是个冷门。参加白城地区冰上运动会归来的杜祥云陷入了沉思:要为国家造就、输送速滑人才,速滑队就必定要坚持下去,而且还要办出个样子。

  1972年,杜老率队组建了突泉县第一支业余体校速度滑冰队,他是这支队伍唯一的教练。虽然队伍的大旗扯了起来,可一个接着一个的难题等着他来解决。

  没有训练场地是阻碍速滑队发展最大的绊脚石,要想浇冰场就要找水。杜祥云发现,邻近的百货公司有一眼防火井,三番五次登门人家才许可他使用,可是抽水的柴油机却经常熄火。浇冰场都是在晚上,数九寒天,杜老常常在修柴油机时弄得浑身湿透。“吃点苦不算啥,症结是延误事。”杜祥云想,“必需得有自己的井。”

  第二年,杜老就自掏腰包在冰场边打了井,还从生产队借来了一台小水泵。怕水泵丧失,杜老在井边盖了座小房子,每天就住在这里,最后干脆连家都搬到了这里,只为守护他的一片冰场和一眼水井。杜祥云的女儿告知记者:“我家姊妹几个都会滑冰,就是当时住在冰场边上学会的。”

  杜祥云以为,队员基础差、训练条件差这些先天不足都可以后天填补。他专门买回了讲解速滑的书籍,学习尺度动作,训练队员。他亲自上门发动挑选队员,还各方面争夺资金,带队员出去竞赛。通过终年累月的不懈尽力,杜老的学生逐渐在全盟乃至全区的速滑竞赛中脱颖而出。1984年,他还带队获得内蒙古冰上运动会速滑团体亚军。

  25年前离休不离岗

  张罗资金建场地、买器材,全身心扑在全民健身事业上

  1986年,国家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其中一条硬性指标就是必需有一名以上国家级体育健将。当时,突泉县的两名国家级速滑健将都是杜祥云的弟子。就在这一年,杜老也光彩地离休了。

  离休后的杜老担任了突泉县老年体协副秘书长。闲不住的他又通过多年的尽力,先自学再发动他人,张罗资金建场地、买器材,硬是把网球、门球这两个上世纪80年代还是冷门的项目在突泉发展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如今,突泉县已经建起室内网球场,常来打球的有上百人。突泉县的老年男子门球队还获得过内蒙古全区竞赛冠军。在与杜祥云相伴了几十年的那片冰场的位置也建起了突泉县文体中心。

  杜老说:“我这一辈子在我们这个小山区搞体育,真是平常又平常,也是不容易又不容易。更让我认为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发展一门运动,必需战胜这些‘不容易’,不论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造诣,都要甘当迈向体育强国的一块铺路石。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锤炼强身健体,亲身感受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