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体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成都日报:先全运后联赛是有益探索--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06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资中国足球面临高投入、低回报的为难,正因如此,在寻求联赛成就之余,很多俱乐部根本无力、甚至也无心专注梯队建设。在这个问题上,中超俱乐部问题还不算严重,中甲俱乐部则相对突出,至于乙级球队,则是相当严重。青少年梯队建设不系统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系统、均衡地发展。如何在不加大负担的同时解决好这一困扰投资人很久的问题?有人提出了诸如发展校园足球、体育局造就后出售给俱乐部等方法。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美妙,但要想实现却缺少现实的着力点。比如,体育局出售球员给俱乐部的话,身价该怎么算?地方队输出的球员是否符合俱乐部的要求?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这些所谓的方法就很难解决不少俱乐部梯队建设不系统的问题。

  四川足球俱乐部想联手省足协共建全运队的计划出台后,似乎给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如果目前的全运会足球赛制不变的话,一支全运队将存在4年(甲组)或8年(乙组)。参加全运会的使命完成后,这批球员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下家的话,就将面临歇业或被安顿的为难。于是,出资共建全运队,完成全运会竞赛后,参与共建的俱乐部再以此为班底组队参加联赛,成为一条现在看上去还算不错的路。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球队备战全运会财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解决球队后备人才的问题,如果还能带动本地足球发展的话,那这一做法就称得上两全其美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有益的摸索,至于能否转化成为一种胜利的模式,还有待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