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让投资、政府、银行各归其位各行其道--中国国情网
2011-06-09

  证券时报记者 闻涛

  经济增加过度依附投资、投资行为过度依附政府、政府融资过度依附银行,这三个“过度”加上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培养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乱象。虽说解决三个“过度”都非朝夕之功,但要治本就不容躲避一些症结问题。

  改变经济增加方法

  中国经济现在好像存在一个循环:大批投资形成宏大的产能,在国内需求无法支撑的情形下必需找外需,于是净出口快速增加;出口换来外汇,结汇形成多余流动性,成为继续扩展投资的动力。如此往复,生生不息。扩展消费是打破这个循环的不二法门,这是改变经济发展方法的应有之义,惟此方能解决第一个“过度”。

  然而,许多投资乃是经济发展所必需,在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当中,投资仍会占领相当大的比重,即便是消费所占比例扩展,情形也会是如此。在这种情形下,下降政府的参与程度或许是可行之道。

  让政府少参与投资

  地方政府太爱好投资了,这是融资平台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据中国人民银行供给的数据,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加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个数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亲密相干,通常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个数就越多。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个数占全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数的比重接近50%。虽然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相对较少,但县级平台占比较高。中部地区的湖南、江西两省县级平台占比均超过70%,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两省的县级平台占比近80%。

  政府主导投资的好处是决策效力高、整合资源速度快,坏处是容易疏忽商业可连续原则,不计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虽说喊了很多年,但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处处可见政府的身影。政府投资往往斟酌的是对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而疏忽未来的市场需求,这种投资行为与银行融资相结合,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投资行为中少一些政府的过度参与,有利于理顺融资体制。

  让银行与政府疏远

  第三个“过度”涉及到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应当说,随同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逐渐疏远。早些时,银行实际上是政府的一部分,中央银行分配信贷额度,计委肯定投资项目,商业银行在资金上面给予配合。

  商业银行的设立,分清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中央银行法》的颁布,离开了央行和财政的关系。经过两轮改革,我国已经树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体系。在最近一轮的银行改革中,路径设计者愿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完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构造,以董事会来束缚政府对于银行的过度干涉。

  然而,改革者的良好初衷却遭受了现实的为难,他们低估了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先天联系,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各级政府与各级银行胜利对位,共同分享投资盛宴。商业银行追逐盈利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在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作的进程中疏于把关,并且带来风险,不能不说中国的商业银行还很不“独立”。

  政府操纵大的投资项目,银行垂涎于大项目标商业机遇,在剧烈竞争的情形之下,要想让银行疏远政府不太现实,但对项目严厉把关总还是做得到,这无关理念,只是个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