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重庆谋局“另类金融中心”--中国国情网
2011-04-21

  重庆试图以结算为切入点,打造中国的“另类金融中心”,但前提是需突破经济发展水温和金融发展层次的掣肘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春梅

  “五年前,提到金融,可能没有人想到重庆。但五年后的今天,重庆的金融发展,目的就是看上海。”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如此定位重庆的金融业发展远景。

  重庆最初的实践也侧重于做强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吸引并完美外地以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晋升金融资产运营效力等的基础建设上,但这始终没有令其跳出上海与北京的包抄。

  直到重庆市长黄奇帆2009年9月对外明确,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是以结算为主体的金融中心:在银、证、保等主流金融业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在体现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功效的同时,构成重庆的结算型金融中心。

  但从实践来看,重庆目前环绕结算的实践还多以单一项目试水为主,依附政策特批和先行试点得以成行。

  而要建成一个“中心”的规模,必需先有数量的积聚。这一点,不论是从政策法规、还是重庆现行对策来看,都还不具备。

  同时,若横向比较的话,全部重庆上市融资的企业还是太少。“单看A股上市公司数量,即使在西部十二省市中,重庆也排在四川、陕西、新疆之后。”一位长期跟踪重庆模式的人士说,“重庆目前在上市公司数量和证券化率等方面,在西部地区并无显著优势,要实现100%证券化率的目的任重道远。”

  新加坡模式

  “我当时看到3号文件就有一种感到,用传统的思维懂得这个金融中心的话,重庆有点无从下手。后来黄奇帆市长提出他自己的假想,又把惠普的结算中心弄过来,就形成了‘另类金融中心’的概念。”一位接近当地决策层的人士告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实际上,我懂得是(为金融中心建设)找一个突破口。”

  上述人士所说的3号文件正是国家给重庆发展金融的正式定调,即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动重庆市兼顾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看法》(国发〔2009〕3号,下称“国务院3号文件”)。3号文件中提到:支撑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批准设立保税港区。

  黄奇帆对金融中心有三种分类:行政总部集中的金融中心,比如北京;要素市场集聚的中心,比如上海;结算类金融中心,典范的是新加坡。他表现,重庆要学习新加坡。

  “(重庆做)总部不可能;要素是国家赋予的,放在哪里就在哪里,不是哪个省市尽力就可以的。而结算是市场形成的,只要条件好,企业和商家愿意,还真有可能做点事。所以我们的目的是结算类的金融中心——这是从国际分工的角度,因势乘便找到的发展空隙。”黄奇帆去年9月23日在重庆大学做的演讲中如是剖析。

  重庆定位于结算类的金融中心并不是单一的假想,而是配套于重庆产业构造升级的系统工程。

  2009年,重庆谋划的产业构造升级意在通过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将传统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模式,转变为“原料一头在内、销售一头在外”的模式。由此说服惠普、宏基等笔记本电脑厂商在渝树立制造业基地,并带动一批代工商、供给商加入。

  “我信任5年后周边任何城市都无法跟我们相比。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必定要有外来的力气,重庆现在外来的力气就是IT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原来传统产业的优势,产业发展会大大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罗广说。

  据重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重庆将建设成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将培养十大万亿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其中之一就是电子信息产业要赶超长期占领重庆工业“半壁江山”的汽摩产业,成为“十二五”重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称,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它须要凌驾在高端产业基础上才干真正施展出自身高附加值的功效,所以在产业布局上,应使其与未来的金融业服务重心相匹配。

  随着2009年惠普将新的制造基地建在重庆,后者对IT产业的集聚效应已然浮现,多家笔记本制造商、代工商及其零部件厂商纷至沓来。继而,惠普又将其全球结算中心从新加坡迁移到重庆。重庆开端试水加工贸易的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的跨境结算。

  打造结算型金融中心,使重庆的金融中心建设找到了一个差别于京、沪、深的突破口。而树立结算中心的基础则来自于银、证、保主流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区域要素市场三方面的发展。

  重庆“汇金”

  重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5年金融业增长值占GDP比重超过10%,证券化率达100%,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具体表述为“38821”思路:打造银、证、保三个主流金融行业、八类金融创新机构、八大金融要素市场、两大中心(结算中心和路演中心)、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

  发展银、证、保主流金融机构,位居“38821”之首。其中,对主流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乃至上市,离不开操刀者: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渝富”)。

  重庆地方六家银、证、保法人机构中,渝富在四家公司中占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此外,渝富还在多家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中参股、控股,因而被称为重庆“汇金”。

  “溢价增资”是重庆金融机构重组的明显特色。重庆当地的很多金融机构大多是在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边沿,由政府出面以渝富担负具体“操盘手”,通过资本重组、管理层重组多管齐下的方法起死回生。其中,溢价增资在核销不良贷款上起了症结性的作用。重庆银行、西南证券(600369,股吧)、三峡银行以及去年刚登陆港交所的重庆农商行改组皆是此套路。

  重庆农商行的改组进程按1:1.6增资扩股,总计募资96亿元,其中36亿元用于划拨不良贷款。据罗广讲,当时农商行的不良贷款总计超过100亿,政府前后几次一共买了23亿元,银行自身通过这几年的利润拨备核销掉几十亿元,同时由于资产规模敏捷扩展,使得不良贷款率得以稀释。

  当前的问题是,在基本完成对金融机构重组使命之后,渝富将何去何从?近几年,其在金融方面已不如之前活泼。重庆国资委副巡视员干家政也提到,近两年来,渝富主要工作是代表国资委向企业注资。

  消息人士泄漏,重庆市政府曾在2009年讨论过以渝富为主、整合政府所有的金融资源,打造一个金融控股集团。但论证中大家看法分歧较大,也担忧一旦如此,未来渝富做事情时会受到很多限制。至今,此事尚无定论。

  不过,渝富旗下的金融机构并未止步不前。从3月1日至记者发稿时,西南证券因与国都证券重组之事,仍处于停牌状况。西南证券41%的业务量集中在重庆,而国都证券43%的业务集中在北京。这符合重庆勉励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慷慨针。黄奇帆曾提过,到2012年,西南证券的市值应当在千亿元以上,而目前其市值仅有275亿元,并购是做大的最有效手腕。

  “另类金融”三分天下

  银、证、保之外,黄奇帆很重视的“另类金融”主要由PE/VC以及六类创新型金融机构构成。截至去年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类机构、金融(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六类创新性金融机构总数已达283家,资本金371.9亿元。“另类金融”的规模占重庆全部金融业规模的30%。

  重庆正在力求落地的项目之一是:在外管局批准上海和北京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后,愿望获得这一稀缺资历。

  罗广泄漏说,重庆正争夺近期获批,目前已形成具体操作方案,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并已选定3、4家机构。但他谢绝泄漏具体内容。消息人士泄漏只提到市长黄奇帆早在去年9月就专程找外管局局长易纲争夺此事。

  按规划,QFLP试点后,已有投资项目标外资PE(私募股权基金),在获得QFLP资历后,可以获得监管部门授予必定的人民币结汇额度。每个城市的总额度掌握在30亿美元左右。

  因为额度有限,所以各市选择能参与试点的外资PE也不会太多,但这一可预期的远景还是让大量外资机构趋之若鹜。加之重庆宏大的产业优势——去年基本建设投资6000多亿元,活泼的投融资活动成为吸引VC/PE之处。

  “当今的金融市场,30%金融监管机构说可以干,还有30%说不可以干,还剩下40%什么都没说,所以,我们创新就在这40%上。当创新胜利时,可能就成为国家的一个法规政策;创新失败时,我们把风险掌握住就行。”罗广说。

  八大要素市场

  除了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要素市场也是结算型金融中心建设中一颗很重要的棋子。

  “交易背后的意义在于结算,我们最重视的就是这个。”罗广说,重庆的清楚定位是“十二五”期间,八大交易所力争实现年交易额4000亿元。

  从2009年12月27日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挂牌开端,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航运交易所、药品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相继登场。

  目前,天津、上海、武汉、福建等地都提出要建设全国性或区域性OTC(场外交易)市场,但都尚未成行。去年,黄奇帆曾和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会面,提出重庆要参与全国OTC市场的建设。2010年底,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即OTC市场的雏形)成立,黄奇帆表现愿望其成为计划上市公司的三板市场,同时也成为垃圾股退出的市场,起到A股市场的升、降级板的作用。

  重庆还愿望将本地企业纳入交易,所以股份转让中心的另一职能是开通了地方的四板,即区域性的股份转让市场。目前,股份转让中心有10家挂牌企业,挂牌交易门槛很低,只要是股份制企业、股权清楚、并有一年以上的盈利就可以。

  与产权交易相对应的债券交易将在另一个要素市场实现。去年底,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信集团联合发起成立了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金交所”)。金交所董事长罗得志告知记者,目前金交所还未上线交易,但已有20多位会员。

  与其他金融交易所的思路不一样,重庆金交所业务主要以信贷资产、应收账款、信托收益权等为主。先期的主攻方向有两点,一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交易。因为小贷公司收益率较高,具有转让收益性的基础,转让就是分割利润;二是要做有供给链关系的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交易。罗得志称,根据他们摸过的一些行业数据,估量全国的应收账款至少有十几万亿元,重庆也有数以千亿元。

  金交所之外,重庆还将摸索树立一个票据交易所,此为七大交易所之外的第八大要素市场。

  黄奇帆预测,区域性要素市场体系一年有几百亿元规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是几千亿元,银、证、保已是万亿元的概念,这三大体系构成重庆推动金融结算业务的顽强支持。

  多重挑战

  重庆金融的全面开花,也引发了很多争议——重庆想做的是不是太多了?即使就重庆目前的实践来看,其在金融范畴铺的面很广,但很多方面的区域影响力也还未出现。

  以要素市场为例,其在很多方面还面临着掣肘。

  到重庆国资委挂职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以为,国务院3号文给重庆定位的同时,全国其他地方却没有配套政策出台。

  比如重庆最早成立的农畜产品交易所,由于并未在全国形成点面齐备的交割中心,如果远在黑龙江的养猪人在此平台上进行完电子交易,要进行交割时,就必需将生猪迁到重庆进行。又如土地交易所,目前云南、贵州等省提出,在保证本省的土地买卖双方均为本省客户的前提下,能否在重庆土地交易所进行交易。但这目前还难以实现,因重庆还未获得该方面的国家允许。

  重庆在3月26日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到“十二五”末,八大要素市场年总交易额要突破4000亿元。但崔之元提到:“未来重庆如果争夺不到3号文件的相干配套政策的话,要素市场的规模难以发展大。”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黄奇帆提到重庆“十二五”还要进一步吸引外资银行入渝,并推进银、证、保之间的合作,增长跨金融机构之间的联手。

  这对重庆的金融软环境无疑又是一个挑战。

  一家设在重庆的外资银行行长为此就相当头疼,由于找不到兼具业务才能强、英语口语和书面都过关的人,现实中他什么都得自己做。“总要自己带人,感到特殊累。”他说,重庆的“资金洼地”已开端浮现,但“人才洼地”还远未形成,基于这一点来看,重庆还难以称为金融中心。

  “重庆有国家赋予的作为直辖市的特惠政策,有比较强的自主权,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但是要做成一个金融中心,确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所担忧的是,重庆虽然是西部的经济重镇,最症结问题是它能否构建一个金融所须要的环境,即它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壮大的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包含人才的聚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提到,“金融网点在驻扎的时候更多斟酌的是成本和未来的回报,金融中心在吸引金融机构的驻扎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包含金融人才的足量供给,大西部的板块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西部的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特殊是从事金融服务业的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这一点也是现任银监会国际部常务副主任、曾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重庆国资委和发改委分离挂职的范文仲对外提到过的:“我个人以为金融人才缺少是目前重庆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软肋。”

  他还提到,重庆经济发展水温和金融发展层次,与金融中心的要求仍存在必定差距。除了人才的挑战之外,重庆还面临三重挑战:西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太高,金融中心建设缺少金融驻地的强力支持,城乡之间的宏大差别容易造成金融发展中的构造失衡;目前的金融产业发育程度不高,开放度不够;金融创新才能较弱,投入有待进步。

  正如多数学者所强调的,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是政府的一句口号,而是在一个顽强的物质基础之上水到渠成。

  打造结算型金融中心,使重庆的金融中心建设找到了一个差别于京、沪、深的突破口。而树立结算中心的基础则来自于银、证、保主流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区域要素市场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