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高增长时期已结束”--中国国情
2011-04-21

  □本报记者 达州 胡增民

  “目前中国大豆压榨企业每吨亏损300~500元,大豆压榨企业库存水平处在历史记载高位。处于高位的大豆库存水平将对未来一两个月的进口造成负面影响。”在第八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高级研讨会上,有专家据此调低大豆进口预期。

  据了解,2010/201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5400万吨(另有预计5300万~5400万吨),低于此前预计的5450万吨,更低于美国农业部所预计的5700万吨的中国进口量。

  有多位专家剖析了我国植物油的加工、贸易现状并就市场价格走势做出了预测。目前中国库存较大,不包含国储和临储,进口大豆商业性库存为659万吨,去年为589万吨,前年仅275万吨。加之近几年大豆临储,国内大豆库存非常宏大,“可能后期进口减少,船期延迟可能推至美新豆上市。”

  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进步国内油料产量。在本次研讨会上有专家说:“目前我们面对的是耕地面积有限以及粮食与油料作物争地的局势,油料产量增加将主要依靠单产水平的进步。油料单产水平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很大,可以说短时间内,产量大幅进步的可能性不大。”

  据记者了解,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3.4%,其中大豆减少7.6%。与其他作物相比,中国大豆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国产油料占消费量的比重不断降低,油料产量变更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逐步削弱,受关注度将越来越小。大豆进口对油脂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有专家称,本世纪初,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人口增长,推进我国油脂消费需求刚性增加,城乡消费构造变更推进油脂需求快速增加。

  2006年以前人均GDP增加与人均植物油消费增加关联度很大,近几年二者关联度越来越小,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加8.2%,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后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加3.8%,2008年以来几乎不再增加,这意味着“中国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高速增加的时代已经停止”。

  与此相比,近年来蛋白粕需求增加率保持高水平。养殖商业化比例进步以及饲料产量的高速增加,已经并将继续推进我国蛋白粕消费的增加。

  蛋白粕需求增加促进了国内大豆压榨产业的继续扩大。我国饲用蛋白粕需求增速不减,2000~2005年年均增加7%,2006~2010年平均增加7.7%。

  美豆单产将是未来几个月影响市场的主旋律。专家剖析说:“大豆进口对油脂价格影响力增大。中国每年进口5400万吨大豆,折油1000万吨,占食用植物油40%以上。2010/2011年度中国大豆压榨产能增长1500万吨以上,使油粕销售难度增长。库存的增加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弱于国外,部分地区可能涌现进口大豆价格倒挂现象,企业将面临压榨利润下降的局势。”

  关于中国大豆市场走势基调,被断定为“世界油脂和美国大豆库存偏低意味着豆类产品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除非再次爆发大的经济危机。而目前我们还看不到相似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所有商品快速下跌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