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最持久的避险策略就是拥有更多的实物资产”--中国国情网
2011-04-08

  当中东北非局面动荡,各类资金避险情感上升的时候,量子基金开创人、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则淡定地表现:“任何时候我都不须要特别的避险办法,因为我所有的投资都是在保护自己的资产。”

  4月1日,记者在上海专访了罗杰斯。当天,他又购进了不少金银制品。他毫不讳言最近对于金市的热捧:“我曾经说过,黄金在未来将涨到一盎司2000美元,如今我还坚持这个观点。”

  罗杰斯表现,“低买高卖”是他投资哲学的第一课,他曾经告知过很多人,可遗憾的是,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遵守最简略的道理。

  罗杰斯以为,“最持久的避险策略就是拥有更多的实物资产,而不是紧握那些随时可以印出来的纸币。”

  罗杰斯的避险之道

  《21世纪》:很多中东资金因为避险情感放大,目前逐渐流向其他地方,您以为全球范围内来看,这些资金的流向是怎样的?哪些地方避险更加安全?

  罗杰斯:现在全球资金有避险情感是非常正常的。我也注意到伦敦商业地产市场最近的异动,但我不以为伦敦地产市场是避险资金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有风险的投资市场。我不会在这个市场有任何投资。

  我以为,有相对更安全的投资范畴:农场、农田以及和农业相干的房地产、林地等。在中国或者巴西等国投资这些范畴要安全得多。

  过去几十年中,我一直在追求自我保护。我的原则是:低价买进,一旦价格上涨,就马上做空。这就防止了在价格高位时突然崩盘而导致全盘皆失。

  《21世纪》:货币体系改革似乎箭在弦上,此时如何控制外汇市场的格局?

  罗杰斯:我不得不说,全球货币体系将会面临一场很大的灾害。但是你一旦持有正确的货币,那么将会从外汇市场收益颇丰。

  什么是正确的货币?只须要看看目前哪些国家是世界上较大的债权国: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目前放债最多,而美国事最大的债务国,这种全球性的不平衡,一部分将出现在外汇市场上。

  我不以为IMF框架体系在应对全球货币改革上可以奏效。特殊是有关特殊提款权(SDR)的主张,也允许以在短期内在应对货币体系的某些问题上奏效,但是一旦全球货币危机来临,任何人为培养的替代性货币,比如SDR就变成更加危险的标的,因为在其背后没有更有力的基本面支持。

  不过,在外汇市场中,目前我还持有一些美元。长远来看,美元将步英镑的后尘。但是短期内我仍然对美元持张望态度,如果美元能有一波强势反弹,那么我会继续持有,否则我会斟酌抽身。

  《21世纪》:格林斯潘最近炮轰多德-弗兰克法案,以为其可能造成美国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市场扭曲,大量资金将分开美国。你怎么看?

  罗杰斯:虽然格林斯潘在很多问题上都犯过失误,但这次我赞成他的观点,该法案的确对美国资本市场非常不利。

  10-15年前,纽约是IPO的大市场。但目前在美国做IPO非常艰苦,该法案将进一步让资本远离美国,转向香港等地。亚洲将是最大的获益者,全球大批商品交易将移师亚洲,比如新加坡、日本等,一旦中国开放资本市场,那么中国也能够接下这个盘子,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增加点。

  大批商品牛市不变

  《21世纪》:你一直在强调控制实物资产的重要性,这是否与你多年的投资经验相干?你对其看好的依据是什么?

  罗杰斯:鉴于目前全球通胀的局面不可避免,我以为最理想的投资就是购置较多的安全的大批商品,投资一些实物资产(而不是货币)。

  这些实物资产指的是黄金、白银、石油、天然气、锌,还有棉花、大米等各类农产品等。从通胀的形式来看,购置实物资产是收益更好的投资;另一方面,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一旦拥有这些资产,在自然灾祸来临的时候就会拥有相对多的资源可供救援。

  我曾明确表现过,十年内黄金将会涨到一盎司2000美元,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金价仍然会冲击新的高位。

  石油在未来短期冲击新的高位是必定的,症结是在未来几十年内,油价能在哪个高位停留盘整。

  《21世纪》:最近稀土价格翻了一倍,你是否斟酌过持有稀土?

  罗杰斯:对我来说,稀土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范畴。我从来都是购置价格正在下跌的大批商品,而目前稀土价格正在急速上蹿。如果稀土价格在短期内下挫,我认为我购置它的欲望就强烈很多。

  《21世纪》:在大批商品和股票之间,为什么你青睐前者?

  罗杰斯:我向来是更青睐大批商品的,而不是某些公司的股票。通常来说,投资大批商品的收益会更好。当然,如果能找到好的公司股票,自然可以收益更多。但我们通常可以看准某些产业或某些大批商品,但很难看准具体的某家公司。看准个别公司比看准大批商品来说更加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