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上海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复旦大学推出网络公开课--中国国情网
2011-04-08

  “国内著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登场啦!”2011年4月份开端,当人们点击网上视频的“公开课”内容,就可以观看和凝听到来自复旦大学的讲座内容。

  来自哈佛、耶鲁、牛津、斯坦佛、普林斯顿等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已风靡全国,如今,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的推出令人眼前一亮。在与世界一流大学、全球著名学者教授同“网”亮相中,国产网络公开课的魅力几何?

  讲座视频上网 “课堂”突破时空

  首位走上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讲坛的是台湾中研院副院长、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他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及史学史都颇有研究。作为复旦大学“人文振兴计划”延请的光华出色人文学者之一,他的系列讲座标题《固执的低音》共分四讲,内容为对一些历史思考方法的反思。

  为何网络公开课要从讲座开端?校方表现,在复旦大学的教育理念中,讲座是大学最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之一,内容精炼、选题前沿,也利于教授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交锋。

  记者从复旦大学的主页和论坛上发现,学校平均每年都有超过2000场各类讲座,资源非常丰富。“过去5年来,我们积聚了大约500场讲座视频,下一步计划从中选择一部分陆续公开上网,让更多好学的社会人士分享。”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方明说。

  “过去是边走边听音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乘车时、工作间歇中会拿出手机,看下载的网课视频。”在一家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的马俊告知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耶鲁大学的《哲学-死亡》网络课程,“太出色了,当雪莱·卡根教授盘腿娓娓道来的时候,我完整被巨匠的精力世界所牵引、所折服。”马俊曾经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硕士,“现代大学不应当有高墙,除了讲座外,我信任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课程触网。”

  网络公开课受网友“力挺”

  记者发现,在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的页面上,不仅有讲座的梗概、现场视频与照片,还有很多网友“力挺”的跟帖。有些网友看到出色的讲座预告,更是发出了要早起排队等“沙发”(表现占据先机的网络潮词)的号令。记者数了数,王汎森教授系列讲座的四讲内容上网仅四五天,就吸引了网友45条“微博”留言与67条跟帖。

  网友“华老夫子”说:“王汎森教授给我们的启发很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对历史,对很多意见都受自己主观的和现有知识的影响,没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其实,很多事情是要追本溯源的。”

  网友“缄默的大多数”说:“中国太须要这种开拓思维的课了!通过网络视频,我们得以分享巨匠的思考、学识和智慧。他们就像一个个太阳,让我们不停地汲取能量……”

  更多的网友则愿望这样的网络公开课多多益善。如网友普渡说:“愿望这样的讲座在网上多一些,可以让博友们看见,多听听学学,必有收获。”

  还有不少网友对国内的网络公开课提出了发展建议。网友“i达人”说:“愿望精深的人可以把学问讲得深刻浅出一点,再活泼一点,让更多的人可以听懂。另外,我看到网易视频上还有国外著名大学,如哈佛、牛津、耶鲁的近百门网络课程,非常出色。国内的公开课必需摸索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才干在网络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啊。”

  让名校公开课走得更远更好

  “虽然现在网络公开课受到越来越多白领等各界人士的欢迎,但是国内网课真正产生宏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我国多年前就提出高校建设精品课程,并上网向社会公开,但是上网的情形、利用的情形不尽如人意,有的是死链接,有的长时间无更新,广泛影响很局限,远不及如今的国外名校公开课,由此可见,如何促进高校资源社会共享、将网络课程真正建设好还须要多方尽力。

  熊丙奇表现:网络课程的真正风靡,也须要学习目标转化,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为了学分、为了功利而学,而是为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而学的时候,网络课程才会拥有越来越强的性命力。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为了灌输知识,至于如何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讲课是否有滑稽感、有沾染力,能否引起沉思、改良学生的心知模式则甚少斟酌。为了应对网络时期、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在教师的考核、造就和自我目的设定上进行改革摸索。”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严诚忠教授表现,除了上课风格、语言表达外,我们的高校还须要以更开放的姿势开发精品课程向社会公开,这些课程必需代表学科特色,并突破传统经范例畴,更普遍、更具时期性,这样才干更好地施展引领社会文化的大学使命。

  新华社上海4月6日电

(编辑:S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