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87岁老人为烈士守灵35年(图)--中国国情手册
2011-10-03

87岁老人为烈士守灵35年(图)--中国国情手册
韩存灼悉心照看着烈士的灵位,其中近半烈士曾是他的战友。本报记者 袁沛民 摄

  本报枣庄9月26日讯(记者 袁沛民) “这里面有不少我认识的人,他们就义了,我陪陪他们挺好。”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有一座烈士纪念堂,87岁的老人韩存灼自1976年纪念堂建成开端,就一直守护在旁边,至今已经35年。

  张范镇烈士纪念堂建在张范镇东横山口村一座不高的小山坡上,坡下一条小路笔挺向上。纪念堂坐北朝南,并不大,带院子也就100多平方米,门口左侧有两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这就是韩存灼住的地方。纪念堂刚建成的时候,小屋只有一米多高,只能用来睡觉,直到2000年才得到改良。

  韩存灼的日子过得很平庸,每天起床先把纪念堂和院子整理清洁,然后就到村庄里去转转,和村里的人聊聊天,35年的日子就这么一晃而过。村委的人告知记者,年纪大一点的人还知道韩存灼,但年青一点的就不知道了,并不清晰这个经常在村庄里散步的老人守护了纪念堂35年。

  1943年和1944年,韩存灼组织过游击小组,1945年扫荡时,领着500多村民躲进大山里。现在纪念堂里有抗日战斗、解放战斗以及朝鲜战斗的75位烈士,有近半韩存灼都认识,算是当年的战友。

  韩存灼刚开端守纪念堂的时候,一个月有6块钱,现在涨到了260块钱,对于这些,韩存灼并不计较,也从没想过不做这份工作。“我不计较那些东西,这里面的人近一半我都认识,他们就义了,我在这儿陪陪他们,挺好。”韩存灼说。

  纪念堂没有自来水,每天韩存灼都会慢慢地穿过台阶,到山坡下的水沟去提水,年纪毕竟大了,提完水的韩存灼有些喘。在小屋里,韩存灼筹备了一根拐杖。“毕竟不是年青人了,高低台阶有时候须要。”

  纪念堂里很清洁,烈士灵位整齐地排列在一起,韩存灼看着灵位的时候,眼神里有种莫名的东西。韩存灼告知记者,他就是要把纪念堂弄得漂英俊亮的,让烈士们安眠。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