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2人10年收集500余实物揭日军侵华罪行(组图)--中国国情
2011-09-14

2人10年收集500余实物揭日军侵华罪行(组图)--中国国情
市民刘吉林保留的老材料。

  731细菌军队使用过的药械器皿;带着豁口的一把把军刀;标有箭头的一张张地图……这些反应日军侵华的有力罪证,都被岛城两位民间珍藏家张剑云 、崔京德一一收集起来,并花10年时间写进了《战利品》一书中。9月16日,“九一八事变”80周年前夕,市档案馆、市文联将根据张剑云、崔京德收集的侵华日军实物及档案材料,在市档案馆举行《民间珍藏日军侵华罪证展》开展暨《战利品》首发捐赠仪式。

  ■志同道合

  “不能让日军侵华罪证消逝”

  “我从小就听爷爷讲‘九一八事变’和东三省失守的屈辱与苦难,我们老家的房子,就是日本关东军溃败后抛弃的兵营。”张剑云对侵华日军有着天然的痛恨。

  今年45岁的张剑云和34岁的崔京德,分离是青岛市公安局黄岛派出所民警和青岛世海总公司董事长。12日上午,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昌乐路文化市场一店铺内研究一把收集到的日式军刀。虽然俩人的职业不同,年纪也相差11岁,但老家都在东北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喜好——收集抗战文物。

  据悉,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最终让张剑云对收集抗战文物产生浓重兴致。其中,一件事发生在1998年,当时他在黑龙江密山农场公安局工作。一天,他听说几位农民在耕地时翻出了一些侵华日军用的瓷器,当他赶去处置时,那些瓷器却已被农民砸得粉碎。问及原因,大家咬牙切齿地说道:“看见鬼子的东西就来气,不砸了它们留着干啥?!”当时,对农民砸日军用过的物品,张剑云并没太在意,但稍后经历的另一件事,却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天我在哈尔滨一个古玩市场上转悠,不经意间发现一位日本背包客,到处在收集侵华日军用过的物品,其中像徽章一类的物品,他都打包带走了;而像瓷器一类的易碎品,他买下后,都直接在店门口摔得粉碎。”张剑云回想说,他后来了解到,这位日本背包客是在有意毁灭侵华日军罪证。

  “日军侵华给咱们带来了宏大的灾害,如果他们的罪证都消逝了,那怎么行呢?”张剑云突然认为,作为一名在日军曾侵犯过的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自己有义务去收集那些抗战物品,以见证日军的暴行和民族的灾害。于是,他就毅然走上了收集抗战文物之路。

  张剑云的义举后来影响了另一个人,他就是崔京德。当时,崔京德正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读书,有点喜好字画、古玩珍藏的他,偶然间在媒体上看到了有关张剑云收集抗战文物的报道,深深被这位大哥的爱国热情绪染,于是,他拿着报纸探听着找张剑云去了。两人一拍即合,共同踏上了收集抗战文物的漫漫路。

  ■十年血汗

  500余实物写就《战利品》

  《战利品》一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离以“远离了战斗的战利品”“画说战利品”“战利品的故事”为篇章主题,详细解释了侵华日军的一件件罪证。

  这些年,张剑云和崔京德同伴,一有时间就劳碌着收集各种抗战文物,截止目前,俩人已收集到了500多件实物。他们把这些日军侵华物证按装备、材料、图片 、影响等系列进行了分类。由于物品太多,自己家里放不下,他们就把这些文物分放在了亲戚家中保管珍藏。

  另外,为了系统整顿收集到的抗战文物,张剑云和崔京德还将其梳理汇总,并写成了《战利品》一书。今年7月,这本书刚刚由黄河出版社出版。日军用的各种军刀、水壶、望远镜、地图,731细菌军队用过的药械器皿等,这些非常有价值的实物都以图文并茂的情势被写进了书中。其中一些“战利品”迄今国内馆藏都很鲜见,如满铁刀、投降票、丸山辉军队大铜章等。“书中所用的实物,我们没选国内外任何博物馆、纪念馆中的藏品和图片,而是一律采取我们自己收集到的。”张剑云说。

  写书除了大批实物外,还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此,他们买来大批的有关抗日战斗方面的书籍,细心研读,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每件藏品进行深刻考证。得知他们执着的珍藏经历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亲自为书题写了书名;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尤凤伟为书作序。张剑云说,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战利品》的出版,也算是献上的一份礼物。

  ■对话

  最大心愿是建抗战纪念馆

  这些年,张剑云和崔京德的业余时间,几乎就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四处探听并收集抗战文物。期间,他们有坚韧执着的理念,忘乎所以的精力,也有囊中羞涩的处境,不被懂得的为难。2001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张剑云听说黑龙江五常有个人手里有件侵华日军的军被。他当天赶到五常后,天色已晚,可那个人住在农村,距离五常还有20多公里,晚上根本没有车。张剑云思考过后,决定步行前往。于是,雪夜中,他一路探听着走了4个多小时找到了那个人家。

  在收集抗战文物上,张剑云和崔京德从来不计成本。早在1995年,张剑云就拿出一个月的工资400多元,从一位四川藏友手中购置了一张日军的投降票。买藏品十分慷慨,对自己和家庭,他却十分“抠门”:他很少买新衣服,一件老头衫已穿了五六年;他家中的电视机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机。张剑云的妻子房女士告知记者,她几乎不敢给张剑云钱,一给他他就拿着买藏品去了,据悉,这些年,张剑云和崔京德花在买抗战藏品上的钱,已至少有五六十万元了。

  “乱世藏金,盛世藏古董。”这是珍藏界不少人信奉的“金科玉律”,对于抗战文物的珍藏,很多人并不看好,原因很简略,升值潜力不大。但张剑云和崔京德说,他们珍藏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出于一种义务感和使命感。俩人表现,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抗战纪念馆,把这些藏品都放进去,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

  ■展览

  美士兵参加投降仪式证书首亮相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80周年即将到来,为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9月16日 ,市档案馆、市文联将根据张剑云、崔京德收集到的侵华日军罪证实物及档案材料,在市档案馆举行《民间珍藏日军侵华罪证展》开展暨《战利品》首发捐赠仪式。全部展览将连续一个月,市民可免费参观。

  仪式上,张剑云、崔京德将向市档案馆捐赠《战利品》一书及两份档案材料。其中一份是1945年10月25日,美国士兵受邀参加汇泉湾日军投降仪式的证明书复制件;另一份是青岛居留民团发给日本驻青侨民的防空图原件。这两件材料的实物也将展出。

  除了这两件藏品外,展览中还将展出10多件与青岛有关的藏品,包含崔京德向记者展现的一个银制酒杯,上面刻有“纪念青岛陆军特务机关”等字样。这一酒杯是他和张剑云花1000多元从商贩手中购置的。

  这是张剑云和崔京德首次将收集到的抗战藏品大规模对外展览。他们愿望通过此次展出的侵华日军罪证,揭穿日军在中领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恶。本版文/图记者 李志波(署名除外)

  ■相干新闻

  垃圾堆中淘出“国棉七”老档案

  “这是日占时代‘国棉七’的老材料,我担忧保留不善使其受损,愿望能由博物馆、档案馆这样的专业机构来保留。”自本报9月8日刊发《侵犯日记揭秘日占青岛全进程》一文后,家住李沧区的市民刘吉林也对自己珍藏的那些宝贝老材料动了心思。

  10日下午,记者来到市民刘吉林家中,看到这些材料装在3本档案本,其中两本的封面偏绿色,书脊处写着“技术档案国棉七厂”的字样。打开档案,里边有各种发旧的材料,有的用塑料袋封存,有的则是用线装订。刘吉林说,平时爱好收集一些老玩意,2010年无意间从一位“破烂王”的手中看到一些旧书籍,“我发现这些旧书籍是日本人在青岛办厂的一些档案时,立刻买了下来。”这些档案包含《续租公地凭招》、《卖渡证》等文字档案,也有《建物调查表》、《建厂规划图》等图表材料,总数约有百余份,记载了“富士瓦斯纺织株式会社”从购置场地到建成工厂全进程。

  “这的确是日本人在青岛办厂的历史材料。”岛城文史专家鲁海介绍,“富士瓦斯纺织株式会社”青岛工厂就是原国棉七厂的前身,该厂建于1921年,1937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炸毁,1938年日本人占据青岛,该厂得到重建。 文/图本报记者 李兵 见习记者 刘礼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