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青岛3千年前贵族墓重见天日 殉葬狗揭古人文明--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21

青岛3千年前贵族墓重见天日 殉葬狗揭古人文明--中国国情手册
青岛3000年贵族墓重见天日。

  昨天,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次挖掘现场,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处古墓,令人惊喜的是,在墓棺椁里还发现了殉葬狗,并出土了一组仿铜陶礼器等器物。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介绍说,根据殉葬品和仿铜陶礼器等器物可以肯定,这处墓是西周时代一个位置显赫的贵族墓。综合前两次遗址挖掘中发现的6处周代贵族墓和铜器、陶器看,这些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会揭示出什么样的惊

  天机密,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刻,谜团将会慢慢揭开。

  3000年贵族墓重见天日

  前天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即墨金口镇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挖掘现场看到,两名考古人员正在对一个长约4米,宽约两米的探方进行挖掘,从外表看这个长方形的探方很像是一处墓地,但因为没有发现东西,所以还不敢确定这里就是墓穴。

  昨天上午,当一名考古人员慢慢下挖时,突然发现有一层白色的灰状物质,不一会儿又发现了狗的骨髂和人骨。经过初步研究,专家疑惑这是一处周代墓,狗骨是一只殉葬狗,人骨就是墓主人,而且骨髂十分高大,墓主人可能是男性。让考古专家惊喜的是,随着慢慢地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又在墓中发现了一组仿铜陶礼器等器物。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介绍说,这些器物具有典范的西周特色,所以这处墓穴基本肯定是西周时代,一个位置显赫的贵族墓地,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周代殉葬狗揭示古人文明

  昨天下午,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刻,这处周代墓葬基本完全地涌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一座中型的长方形竖穴棺椁墓,在墓坑一侧,有一个保留完好的殉葬狗的骨髂,头部、牙齿和身体骨髂都十分完全。而在靠近殉葬狗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体骨髂,而墓棺因年代久远,已经沉积变成灰。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样,考古人员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当心。据林玉海所长介绍说,当时的西周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奴隶主为了表现自己的身份,往往用人来陪葬。在我国中原一带同时代,曾发现过殉人的墓葬,而在青岛境内的考古挖掘中几乎没有涌现过殉人的情形,而是用狗取而代之。林所长说,这说明当时尽管是奴隶社会,但青岛地区古人的思想已经有了文明的开始。这种文明可能与相对照较先进的齐国文化有关,也就是说意味着当时已经开端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进行转化。但许多考古谜团将随着这处西周墓葬的进一步挖掘慢慢破解。

  墓主人身份成考古谜团

  “在前两次的遗址挖掘中,已经发现了6处西周贵族墓。”昨天上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说,前两次的挖掘工作中,已经有6座周代贵族墓重见天日,从出土的大批陶罐、铜器等仿铜陶礼器看,基本可以确认墓主人的贵族身份。

  这座贵族墓是第三次挖掘中首次发现的一处贵族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组仿铜陶礼器物,可以佐证这位墓主人的贵族身份。但墓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为何葬在这里?等等这些都成了考古的谜团。

  林所长介绍,西周时代,即墨金口一带紧靠海边,是齐国的边境军事要地,也是一个古港口。根据史料记录,金口沿海一带是齐国经济文化比较开放和发达的港口,后来战斗不断,很难断定墓的主人。专家推测,也许墓主人是一名武将,也可能是当时位置显赫的贵族。但当时比较先进的齐文化和这位墓主人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须要进一步挖掘来考证。

  古人曾因自然灾祸大迁移

  专家昨日解读北阡考古现象:两个文化层断裂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神秘消逝可能遇天灾

  目前,北阡古遗址的挖掘工作在紧张有序地挖掘中,但经历了三次挖掘,考古专家发现,北阡大汶口文化早期古遗址中,涌现了两个文化断层。记者了解到,在遗址中,出土发现的一个是大汶口文化早期的文化层和西周密春秋时代的文化层,但令专家困惑的是,在遗址挖掘中,并没有涌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文化层。而从大汶口文化早期到西周时代,相隔300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神秘消逝是怎么回事?昨天,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对此进行了解读。

  解读一:3000多年文化神秘消逝

  记者从2007年开端,通过对北阡古遗址的三次挖掘报道中得知,遗址挖掘中主要有两大类发现。专家从出土的大批贝类、骨头和陶片等,还有胶东半岛首次发现的二次合葬墓和迁出墓,可以肯定这里是早在61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原始遗址。而通过发现的7处西周时代的贵族墓和铜器、陶器等礼器看来,遗址仅涌现了大汶口文化早期和西周至春秋时代的两个文化层,而奇异的是,这两个文化层相隔3000多年,并没有衔接起来。那么,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突然消逝,让考古工作人员觉得十分不解,也引来了许多考古者料想和推测。

  读二:古人曾因食物不够迁移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会涌现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断层现象?环绕这些考古问题,专家们通过研究出土的大批器物和查找历史材料以为,当时北阡遗址处是沿海一线,地理环境比较适合居住。在6000多年前的原始部落人类开端居住在北阡时,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海产品,甚至不用出海捕捞,就可以在海滩上随手捡来海鲜食用。而在海边的小山林中,生长着许多野果等,原始人类也可以随意采摘野果吃。可以说,那时候,人类不用劳作就可以吃饱肚子。而主要的食物不是农产品,而是野果和海鲜。

  “可能随着后来人类的数量增多,食物不够,族人开端向内地迁移。”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告知记者,6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人类的数量也显著增多,但周围的海产品和野果不够吃的,许多原始部落群的人类开端慢慢向内地迁移,慢慢地这里的人类完成了一次大族类迁移。

  解读三:一场天灾“逼”着人迁移

  林玉海所长介绍说,两个文化断层正是这次遗址挖掘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多名考古专家经过细心研究发现,又通过对挖掘出土的7座西周贵族墓进行了细心研究发现,金口北阡在周代时代,曾是齐国克服纪国的古战场。而北阡当时正处于一个海防前沿,曾驻扎着兵马军队,可以说早在周代就有了海防哨所,就像后来明代青岛沿海一带涌现的九卫十八所等军事设施一样。但发现的众多周代贵族墓和战斗有没有关系,还须要进一步进行讲究。

  在发掘中,专家发现,大汶口文化早期后,就直接涌现了西周文化层,两个文化层的突然消逝,到底隐蔽着什么样的神秘?林玉海所长告知记者,当时北阡紧靠海滩,虽然环境好,但也会经常涌现自然灾祸。大汶口两个文化层的突然消逝,不消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当时的原始部落部遇到了一场很大的自然灾祸,在这场天灾的相逼下,这里居住的原始人类开端 “举族”向内地迁移。这也正好与先前在城阳、胶州等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相吻合。林玉海所长介绍说,目前还不能完全地说出大汶口文化两个断层突然消逝的真正原因,但随着考古的层层挖掘,这些谜团将被慢慢破解,还历史一个真相。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