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内蒙古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内蒙古官员就农牧民移民问题驳斥外媒指责--中国国情
2011-04-04

  中图社呼和浩特7月15日电 (黄瑞)针对西方媒体对内蒙古农牧民移民问题的责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阿龙对记者称,实行生态移民工程符合自治区人民、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西方媒体不应予以指手划脚。

  据知,为阻拦草原地区生态继续恶化,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自治区共转移农牧民45万人,投入20多亿元人民币。

  在日前内蒙古生态建设媒体会晤会上,阿龙表现,近年来,西方媒体对自治区移民工程多番责备,称移民将使蒙古族文化逐渐灭亡、牧民移民后生活远不如从前等。

  阿龙指出,若任由自治区生态系统遭遇严重损坏,其影响可波及世界。内蒙古草原生态继续恶化,其所引发的沙尘暴不仅对中国人民生活造成伤害,甚至连累韩国、日本等地。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纪大才在会上介绍,自治区对需进行移民的地区选择非常严厉,该地区应为已经失去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如地区草原已严重沙漠化、牧民自养畜生大量死亡等,使农牧民无法继续生存。

  对于转移农牧民的安顿问题,纪大才说,办法之一是把农牧民移至水资源较丰富地区,牧民将从事圈养生产;其二是将农牧民转移至城镇,给予年长者基本养老补助,培训年青农牧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活动的技能。

  纪大才表现,牧区转移工作十分庞杂,牧民因受语言、长期传统生产生活模式等限制,再就业面临艰苦。

  阿龙介绍,移民后的农牧民可享受住房、养老等补助;各地区出台了少数民族免费教育政策,少数民族可享受5至9年不等的免费教育。他同时承认,生态移民工程对牧民的短期生活造成了影响。

  针对国家筹备出台的《生态补偿条例》,纪大才表现,已向国家发改委提议,因减畜、禁牧、休牧等对牧民所造成的生产损失,其补偿应保证牧民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7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西部大开发新闻发布会,内蒙古官员在会上称,自治区生态软弱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良;未来将树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禁牧、休牧与划区轮牧的力度,扩展对项目区的农牧民的补助规模、延伸补助期限。

  据介绍,内蒙古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方少数民族世代生存和发展之区域,衔接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因草原具有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漠化等功效,内蒙古草原生态对中国三北地区生态安全起着不可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