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贵州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贵州独山天然大溶洞曾是抗战时期大型避难所(图)--中国国情网
2011-04-29

贵州独山天然大溶洞曾是抗战时期大型避难所(图)--中国国情网
大溶洞顶上相连的地方形成一座100多米高的天桥

贵州独山天然大溶洞曾是抗战时期大型避难所(图)--中国国情网
大溶洞

  金黔在线讯 记者日前从独山县人武部获悉:该县在进行“抗战文化”遗址普查时,首次在上司镇交摆村下江组发现一个可容纳几千人居住的天然大溶洞。经考查,这里曾是清朝和抗战时代的大型天然避难所,目前当地已将其列为抗战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这个天然大溶洞是在4月中旬被发现的。考查组最初顺着下江河涉水进入洞里,看到第一个天坑与进水的大洞相通。顶上相连的地方形成一座100多米高的天桥,进洞几十米便有一条水路和一条旱路。沿着旱路而上,可进入一个宽数百平方米的大厅。厅内用大石头垒起数米高的围墙,墙内炮台、灶坑、石堡等随处可见。再从后厅往下走,可见一条约10米宽的暗河。

  这里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石壁上有石刻,其文字和图案已隐约不清。很多遗迹证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和生活过,溶洞里暗河究竟有多深?有多长?暗河流向哪里?都有待专家学者揭秘。

  据剖析,这个天然溶洞应当就是《独山县志》中曾说过的双虹洞。民国时代编纂的《独山县志》记录:“双虹洞在城南五十五里之拉旺场东,北隅下江,万丈天桥悬于洞口,白蜡溪水穿桥入洞潺缓不绝……洞周数百丈、中有石龟、石鼓、光怪陆离、渡以舟、至内洞、约阔五里许……兵燹时,乡人避内,几万人皆保无虞。”

  据七旬老人岑永友介绍,自古以来,凡是进洞去的人都要划船才干进去。据说,清朝时代就有群众在这里制造枪支,抵抗外来侵犯者。1944年,日军由广西进犯独山时,烧杀掳抢、无恶不作。上司、下司、麻尾等地群众闻讯,携家带子逃到双虹洞里,男人则组成自卫队分离守护在前洞的围墙里。曾有数名日军来到双虹洞口,见溶洞深奥莫测,不敢进入,只好抢走邻近群众来不及转移的牲畜和大米。当年12月2日,当地群众凭借溶洞自卫,击毙日军5名,夺步枪3枝,子弹120发,钢盔5顶,手榴弹2枚。期间,回避在洞里的几千群众以洞口的沙滩为市场,在这里摆摊设点买卖东西,在洞里开设临时学堂、戏台等,后来等日军败退后,人们才分开溶洞,回家居住。

  目前,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对该溶洞加以保护,申请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制止人为损坏,拟邀请有关洞穴专家学者现场探测讲究,适时开发供游人参观。

  作者: 吴浩 本报记者 文隽永

(编辑:SN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