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广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广佛肇实现一体化障碍或许利益难实现共赢--中国国情
2011-09-09

   林小昭 蓝之馨

  “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率先实现现代化,形成优质生活圈,亚太地区最具活气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区,并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9月5日,指导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下称《规划》)以三市政府名义联合正式发布。这是广佛肇经济圈概念自2009年提出后的首个具体战略性发展规划思路。

  《规划》将广佛肇经济圈定位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全国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试验区、国家重要综合性门户区域、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区”。

  事实上,广佛肇经济圈也是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数据显示,2010年三市地区总产值为17351.9亿元,占珠三角的46.3%,超过了上海去年的GDP总量(16872.42亿元)。

  而要实现十年大融会的目的,最大的障碍或许是“利益很难实现共赢”。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告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利益能否共赢?  

  区域竞争的新形势让珠三角城市由剧烈竞争走向竞争与竞合并举。

  2003年,“广佛同城”的概念首次提出。两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同城的第一步。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出台,更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楚。2009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首次提出“广佛肇经济圈”的概念,以广佛同城带动肇庆发展。

  同年12月,广佛肇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举办,公布了首批37项重点项目,三方签订了交通运输、产业协作、教育培训和环境保护四个专项协定。而今年5月,广佛肇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审议通过《规划》,提出十年实现经济圈全面大融会。

  全面大融会由交通始。根据《规划》,在轨道交通方面,将增强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及其与其他交通方法综合换乘枢纽的建设,构筑广佛肇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线网。此外,还将全面打造广佛肇一小时交通圈。此外,未来三城还将大力推动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会。下降直至撤消三市漫游资费已被列入广佛肇今年的工作计划。

  不过不少当地专家都表现,交通一体化是最容易实现的事情,而最难实现的是打破产业同构,从而实现利益的共赢。彭澎向本报记者指出,“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将导致大家不会很齐心。”

  以广佛同城先行先试区金沙洲为例,“广州人居住在佛山南海的土地上,交税给南海,但是这里的居民工作在广州,往广州出行,基础设施建设须要广州来投入,广州就没那么热情。这就导致金沙洲的交通、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滞后。”

  而彭澎表现,这个矛盾可能会扩展到全部经济圈里面。

  产业转移应适度

  相比“深莞惠”、“珠中江”——珠三角另两大经济圈,“广佛肇”的优势在于产业的互补性和差别性是最强的。那么,在广佛肇经济圈中,广州、佛山、肇庆将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规划》负责人、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泄漏,广佛肇经济圈力求突出三地的差别性、互补性以及互动性。

  其中广州将强化其国家中心城市功效,着力强化其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等五大功效,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佛山则充足施展其产业优势,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现代制造基地、高新技术研发与转化基地、金融(后台)服务与创新基地、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等。

  对于基础相对“弱”一点的肇庆,则通过施展其资源与生态优势,积极承接广佛的产业与资本转移。《规划》明确提出要在肇庆规划建设三市共建共享的产业合作园区。

  然而对于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的定位,不少专家表现担心。以为肇庆的优势在于土地资源丰厚、环境幽美,且是通往广西的大通道。如果单单作为广佛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恐怕会形成新的污染。彭澎表现,相比制造业,肇庆的自身优势使得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地产业更为合适。而对于广佛的产业转移,则可以分区域承接。

  “不是说不可以发展制造业,是要有选择地去发展。如果都一样,就没有必要发展经济圈了。”彭澎指出,三地都要看清晰自己在广佛肇经济圈里的优势。制图/张逸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44)